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得病毒性心肌炎吗?
网上传闻有年轻人感染了新冠后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死亡,身边有不少“阳过”、“阳康”的朋友觉得活动量大了之后还是会出现心累、气紧,胸痛,体力没有之前好了,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心肌炎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病毒性心肌炎。
1.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?
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病变,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。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,病情严重程度不等。轻者可无自觉症状,心肌酶检查可发现心肌酶升高,有症状者一般表现为乏力、胸闷气短、呼吸急促,胸痛,心悸、头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呼吸困难等;可出现心律失常,心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;重者起病急骤,病情进展极其迅速,可表现为猝死、严重心律失常、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,病情凶险,死亡率高。
2.新冠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大不大?
目前我国尚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炎的流行病学数据,但有专家表示,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可能会高发。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(ACC)发布的 2022 成人 COVID-19心血管后遗症专家共识决策路径,对其导致心肌炎的诊疗相关问题进行推荐,或可提供参考,据研究估计,年龄<20 岁人群 COVID-19心肌炎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450,但总体发病率或更高,其中暴发性心肌炎罕见。
3.哪些人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?
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见,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,但以平时身体健康、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;长时间疲劳可能易发。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(ACC)发布的 2022 成人COVID-19心血管后遗症专家共识,新冠病毒感染心肌炎危险因素更多,高龄、男性、潜在心血管疾病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免疫抑制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感染后更易发生心肌炎。
4.如何早期识别?
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前期会有病毒感染的症状,如感冒病史,病初往往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,如发热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咳嗽等,或肠道感染症状,如腹泻等。数日或 1~3 周后出现胸闷气紧、心悸、乏力、易出汗等症状,需警惕心肌炎的可能。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2022成人COVID-19专家共识认为:发烧、呼吸困难、咳嗽和胸痛是COVID-19心肌炎最常见的症状,其他症状包括胸部不适、疲劳、心悸和晕厥。
5.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?
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,主要诊断标准包括:
1)病史:发病前1-3周有前期的感染病史,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肠道感染病史;
2)临床表现:前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;后期表现为心脏损害的症状,例如胸痛胸闷、呼吸困难、心悸、晕厥等,严重者起病急骤、发展迅速、病情重且心功能损害明显。
3)实验室检查:抽血化验看到心肌酶CK、CKMB或肌钙蛋白明显升高,心电图异常(例如弥漫性T波倒置、ST段抬高但不伴ST段压低、QRS波时限延长)、超声心动图异常(例如左心室壁运动异常)、心脏磁共振异常和组织病理学发现异常。
6.新冠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?
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心肌炎的治疗,基本与既往认知相符。确诊心肌炎的患者,无论是轻度或中度,均建议住院治疗,尽早治疗。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,包括一般治疗(严格卧床休息、营养支持等)、普通药物治疗(营养心肌、减轻心脏负荷、保护胃黏膜等)、抗感染、抗病毒、糖皮质激素、血浆和血液净化、生命支持措施,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(IABP)、体外膜肺氧合(ECMO)、呼吸机辅助呼吸、临时起搏器植入等。暴发性心肌炎患者(例如伴有心源性休克、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和/或晚期房室传导阻滞)应在具有晚期心力衰竭、机械循环支持和其他先进疗法的医学中心治疗。
患者出院后 3~6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并随访监测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心脏磁共振等,以衡量心脏功能和炎症的恢复情况,指导心力衰竭用药并评估预后。
7.该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?
1)没有感染的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,带好口罩,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,勤通风,勤洗手。
2)增强免疫力,保证营养均衡,保证充足睡眠,适当活动,近期应避免剧烈的户外运动。
3)已经感染病毒的建议注意休息,不做剧烈运动,可适当活动,觉得有心累乏力时应停止运动,休息为主。
4)感染过已经康复的患者,建议近期也不要做剧烈运动,可适当活动,活动量为平时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即可,如果觉有有心累气紧则应休息。同时要注意防护,避免二次感染。
作者: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外科 王伟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